东莞南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鸿福西路8号东江之星商业中心18栋601-602
服务热线:0769-22990345 22652256
译员应聘邮箱:hr@gdnanbo.cn
近些年来,翻译问题引起关注,围绕翻译作品质量下降和翻译人才短缺不时有议论见诸报章。7月19日《人民日报》刊载余中先先生文章《翻译人才哪儿去了》,指出当前翻译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才稀缺”、“青黄不接”,所谈意见中肯有据。
翻译人才问题,就英语而论,说少也少,说多也多。 说多是说当前能做翻译的人很多。除长期从事翻译的译者之外,大专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学生都有人在做翻译,还有企事业单位的专职译者等。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好事。说翻译人才少是说翻译能力很强、水平很好、其译作在读者中影响很大的人比较来说还不够多。此外,与我们国家所需比较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读者,这么悠久的历史,需要译进译出的东西很多,能胜任这一任务的人数就显得少了。
同时,在谈到如何吸引翻译人才时,余先生指出需要改革当前的职称评定机制,并提高稿费。他的意见是很对的。这两个方面的现行政策欠妥。目前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对翻译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有片面性、盲目性,片面强调学术著作,忽略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目前的翻译稿酬标准低,与译者付出的劳动实不相符。结果是,影响译者的积极性,一些有翻译资历和翻译潜力的人远离翻译;翻译质量有下滑趋势,失去了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译者为各出版社承担着大量的翻译任务。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每年都出不少好书。笔者最近为天津人民出版社物色译者时,有五个译者承担了五本小说的翻译,让笔者感慨的是,他们在接受任务时没有一个人问起稿费给多少,当告知每千字60元时,他们表示这个可以不谈,并说请放心,一定把书译好。这也许和他们喜欢所承接的书籍有关,但也折射出一种精神:为了翻译自己所喜爱的书,什么钱不钱的。相信这样的译者各地都有,是这样一些人在维系着我们的翻译事业。
除政策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认识问题。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翻译活动是艺术创作。翻译出来的作品有两个属性,首先是文学作品,本质上是艺术品,好的文学作品是提高人们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的精神食粮。阅读文学作品,人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得到熏陶,这和国民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息息相关。一个没有读书风气的民族前景堪忧。翻译作品的第二个属性是商品,译者译书,读者买书,中间经过出版社和经销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译著的商品属性是市场产物。出版社发挥重要作用,它联系着译者、读者和经销商。好出版社通过自己好的经营宗旨,能把翻译作品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正因为翻译活动是艺术创作,翻译作品是艺术品,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译者具有涉及汉英两种文化的广泛知识,对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好的审美感受。翻译过程中常常有理解问题,更有表达问题。理解问题常常被忽略,其实,准确、到位的理解常常因为译者语言文化知识不足而感到无能为力。表达更见语言功夫。不用说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和语言风格,一词一句往往让人为难。《天演论》译者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他是指一个概念的定名。可见翻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人对此缺乏足够认识,以为查查字典,逐字逐句翻译起来就行,不是这样的。这里想说的是,参与翻译的人多是好事,如果能以对艺术对读者负责的精神,以慎之又慎的态度,以良好的专业素养来做翻译,那就更好。
总之,政策问题是决策者的事情,对翻译的认识问题却涉及各个方面,涉及译者、读者和出版者,更涉及决策者。
这些有碍翻译发展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需要时间,10年,20年,也许再长一些?政策问题可以一句话就改变,但认识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认识到问题症结之时,将是翻译人才到来之日。
作者系南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