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南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鸿福西路8号东江之星商业中心18栋601-602
服务热线:0769-22990345 22652256
译员应聘邮箱:hr@gdnanbo.cn
伴随着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翻译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走向全面大发展的21世纪。
60年的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历程证明:在我国,翻译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翻译工作者是在为党、为社会主义祖国而工作的;党和国家的需要是翻译事业发展的动力;国家实力的进步是翻译事业发展的前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翻译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翻译事业迎来新的高潮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翻译高潮,如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以及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成为当时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先导。而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得这次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形式上,还是在水平、质量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几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如今,翻译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涉及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外事工作、文学作品、马列经典著作等领域,而是辐射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构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翻译事业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也为促进新时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翻译协会的前身)于1982年成立。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聚合全国翻译力量、促进翻译事业发展和规范翻译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目前,从整体规模上看,翻译工作已经从原来的政府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分支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种翻译服务机构已超过3000余家,到2008年底,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的产值已突破300亿元人民币。翻译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翻译教育从过去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培养职业翻译人才和翻译研究人才的专业教育,翻译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翻译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也由原来的笔译、外事口译扩展到同声传译、视译、字幕翻译等多种形式,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打破几千年来传统的翻译工作方式,机器翻译或机器辅助翻译日益彰显其创新活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到,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和民族语文翻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今天,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每天可以读到新华通讯社用多种语言提供的新闻专稿和特稿,读到英文版《中国日报》,看到中央电视台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向世界各地播出的电视节目,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方兴未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网站,每天在第一时间用几十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中国的最新信息。中国外文局作为承担党和国家图书期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拥有25个语种,数百名专业翻译人才,对外出版中国领袖著作和党政文献等各类外文图书,同时出版《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人民中国》等20多种对外宣传刊物,向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累计出版量达13亿册。中央编译局多年来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和多种文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及其他中央文献。外交战线的翻译工作者在多种重大国际场合、中外领导人会晤以及外交谈判桌上,奉献者他们的智慧和辛劳。科学技术的翻译工作是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翻译者的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在文化交流、体育比赛、对外经济贸易等领域,翻译的作用和贡献更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翻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2008年8月2日至7日,由中国翻译协会承办的国际翻译家联盟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1500多名翻译界专家、学者和来自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委员会等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翻译界权威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国际翻译家联盟成立50多年来,首次选择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举办该项大会。而且,本次大会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创造了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参会人数最多、提交论文数量最多、学术论坛数量最多等多个第一,在大会选举出的17名国际译联理事中,有两名来自中国,其中一名以高票当选国际译联第一副主席,这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属首次。正如前国际译联主席毕德在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翻译大会的贺信中所说:“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翻译事业之所以受到世界的瞩目,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得益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在新的时代大潮中,翻译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一个对外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需要有同样蓬勃发展的翻译事业的支持。
文化软实力建设,翻译事业发展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被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互相补充与融合创新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知识分子通过译介西方文化思想和社会经济科学知识来促进中国的发展进步。今天,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与世界的关系愈加紧密地形式下,中国不仅要继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且要注重介绍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理应对新世纪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做出自己的贡献。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翻译工作所体现的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能力,正是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翻译工作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主要任务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国际翻译界公认,翻译工作者最擅长做的事是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而要把母语翻译成外语对每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发展的需要,也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等多种原因,世界上目前没有足够的翻译人员能替中国承担庞大的、日益增长的中译外任务。中译外的翻译工作不得不主要由中国翻译工作者承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都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向世界说明中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顺畅交流,是时代赋予中国翻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翻译工作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翻译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培养一支能够承担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队伍,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加得力的措施,努力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