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南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鸿福西路8号东江之星商业中心18栋601-602
服务热线:0769-22990345 22652256
译员应聘邮箱:hr@gdnanbo.cn
3月22日,凤凰网的“锵锵三人行”以翻译为主题,邀请德国汉学家顾彬与著名文化人梁文道谈论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他们三人的话题从“两会”红遍网络的温总理女翻译张璐开始。梁文道奇怪的是一位女翻译何以让网友追捧得热火朝天?三人一致认为这是因为她把温总理讲话中的中国古诗词翻译得非常到位贴切,抓住了一次让中国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展露的机会,让世界知道,除了《时代》周刊2009年度人物群体“中国工人”外,中国还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风骨。
一时间,美女翻译风头无量,中国翻译人士对此惊喜交加,浙江大学翻译学教授,专攻中译外的郭建中老师笑道,希望今年翻译专业能够借此春风而人气高涨。
文化赤字:长期以来的无奈现实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大量“入超”,文化赤字较大。以出版业为例,我国出版业进出口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据统计,2007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进口2亿多美元,累计出口仅有3700多万美元;在版权贸易方面,2008年中国引进图书版权15776种,输出图书版权只有2440种。
“版权贸易上的逆差由诸多因素造成,但归根结底还是翻译问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坦言,中国图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工作是唯一一座桥梁,同时也是一道屏障。中国文化能走出去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翻译的效果。“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佳,除了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限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才问题,特别是高水平中译外人才的匮乏。”黄友义强调,如果跨不过这个坎,中国文化就不可能大踏步走出去。
有关专家分析,能否用地道的外文、用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贴切地表达中文原著的意思,是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上有无立足之地的关键。
以文学作品为例,目前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外读者中的影响并不乐观,由于“中译外”的滞后,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译成地道的外文,难以出版。曾获得老舍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受活》,2004年底分别与日、法、意、英四国出版机构签订了版权输出合作协议,因为翻译的问题,4个译本至今无一问世。
“在国外书店,经常看到介绍气功、菜谱的中国图书,而体现中国文化价值的译著却凤毛麟角。”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感叹。
当然,近年来的中国不差钱,但凡大型国际书展,皆有中国图书的摊位,且在摆放位置和租用场地时花银子决不手软,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2007年的伦敦书展为例,记者在书展中看到的中国展位摆放的图书也只有一些老一套的针灸、中医、菜谱、旅游景点等,其中还夹杂着克林顿的英译中自传,摊位旁边堆着“农夫山泉”“康师傅”,还有脱下来的大毛衣……
优秀的中译外翻译太难找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研究学院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教授谢天振说,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或者说得更具体些: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国门,为世界其他民族所了解、接受,并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产生应有的影响?国家历来对此非常重视,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甚至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坦率说,与我们的投入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恐怕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有一个例子也许多少能说明这个问题。前几年,作家刘心武访问法国,他发现接待他的法国人几乎没有人知道鲁迅。按理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已翻译出版了不少鲁迅的著作到国外,有英文,有法文,也有其他语种,但一般都被闲置在图书馆的某个专业书架上。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太太戴乃迭是翻译中国作品的最佳搭档,他们夫妻翻译的《红楼梦》堪称中译英的经典。但谢教授指导的一位博士生对170多年来十几个中译英的《红楼梦》版本进行比较,并到美国大学图书馆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后才知道,杨戴二人的译本与英国翻译家霍克思、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相比,无论是读者的借阅数还是发行量、引用率,都有很大差距。
这就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问题还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为翻译的质量,而应该细化为对外国文化、外国读者、外国市场的了解。目前在国外影响较大的中国作品都是海外汉学家。70多岁高龄的葛浩文曾翻译过巴金、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张洁、王朔等人的作品,近年来,他所翻译的最具市场影响的一本书是《狼图腾》。现在看来,他是当今海外汉家界中译英的不二人选,但他毕竟年事已高,堆在他手头等着他翻译的中国作品“他这辈子都译不完”。当他得知有几位美国小伙子有意接他的班,他非常高兴。
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也是中译外的一个成功范例,这部作品由一老一少两位法国译者以两年的时间把它译成法文,老年的一位曾长期居住中国,对中国文化有精深研究,年轻的译者对法国当代年轻人的语言有很好了解。他们与王安忆本人在中国、在法国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交流,最后出来的译本很受法国读者欢迎,销量高达9万多册,这是中国作品在海外市场上罕见的盛况。国内翻译界人士认为,这本书成功的关键是由法国出版社操作并请人翻译,然后经由法国的文化渠道流传开来。
中国翻译工作者可以做什么
按照翻译界专业人士的权威说法,中译外最好是找母语为输入语的人来做,也就是说,中译英最好找母语为英语的人,中译法最好找母语是法语的人,但事实上中国译者在文化走出去中也并非无可作为。前不久《中国读本》一书由上海长江对外出版公司翻译成英文后在海外的发行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译者们翻译时,并不是简单地把文本从中文译成英文就算完事,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再加工,再创作,用西方的语言,按西方人喜欢并乐意接受的方式讲西方人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据统计,目前中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但是现有的翻译人员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中译外工作需求。翻译工作者一般擅长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而将母语翻译成外语,被公认是一项高、精、尖工作,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
目前,从事中译外工作的中坚力量主要是老一辈翻译家,优秀中青年译者严重不足,翻译队伍“断层”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