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著语言翻译&本地化服务提供商!

南博翻译培训

南博翻译培训
联系我们
南博英语、日语翻译培训
联系我们

东莞南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鸿福西路8号东江之星商业中心18栋601-602

服务热线:0769-22990345 22652256

译员应聘邮箱:hr@gdnanbo.cn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中韩两国网民为什么对立情绪如此之浓
时间:2011-08-06 08:58 来源:未知 作者:nanbo 点击:
最近几年,在网络上,时常会出现类似韩国主张孙中山是韩国人、韩国主张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之类的消息,虽然事后证实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但仍然在中韩网民间引发轩然

最近几年,在网络上,时常会出现类似“韩国主张孙中山是韩国人”、“韩国主张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之类的消息,虽然事后证实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但仍然在中韩网民间引发轩然大波,甚而激发两国一些网友的“对立”情绪。

为增进两国网络媒体相关人士相互理解以及增进两国关系的发展,韩国驻华大使馆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7月29日在韩国驻华文化院共同主办“中韩网络媒体研讨会”。在会上,两国专家和媒体人士进行热烈讨论和反思,并商讨对策,避免恶劣影响。

网上“嫌中派”和“嫌韩派”增加

中韩两国网民数量庞大。韩国《保安新闻》驻华记者温基晎在会上说,以互联网用户数目、普及率和网速为标准来看,韩国和中国分别被称为“互联网强国”和“互联网大国”。截至2010年5月,韩国互联网用户数为3701万人,在韩国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8%。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4.85亿,较去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为6.1%。在这两大群体中出现的矛盾,势必会对中韩民间友好甚至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中韩网络上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网民诽谤对方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受此影响,两国国民对两国关系和对方国家的消极评价日益增多,“嫌中派”和“嫌韩派”增加。温基晎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韩的57783名中国留学生中,有39.7%持有反韩情绪。

假新闻与民族主义情绪

两国网民的激烈情绪增加,往往是由一些恶意杜撰的假新闻引发,极具代表性的一次是在2008年7月,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系教授朴芬庆发表论文,称孙中山有韩国血统。《青年参考》记者曾在《朝鲜日报》网络版上搜索,并未发现这篇“报道”。《朝鲜日报》随后也刊文澄清事实,称从未报道过此“新闻”,成均馆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中也没有“朴芬庆”其人。

但这条“新闻”已然在中国网络上广为传播,引发不少网民的激烈回应。

与会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表示,除去假新闻这一因素,中韩网民间的冲突,也与其文化和历史深层因素有关。中国和韩国在历史上都有过被压迫的民族记忆,民族主义的情结比较强烈,不少民众在表达爱国情结时往往会走向极端。两国民众间了解不够深入,也是他们容易听信网络谣言的重要原因。

韩国汉阳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委员申英美也认同这种说法,她指出,中韩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值得注意。韩国在建国以来一直强调单一民族的神话,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以此持续鼓励国民。在申英美看来,强调单一民族虽然强化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但顽固的自我意识及对他人的排斥在韩国社会根深蒂固。

申英美承认,中国网络上的反韩情绪与反日、反美情绪相比,传播并不广泛。但这种反韩情绪并不容易消除。她说,两国应该加强社会教育,从自我文化中心主义中脱离出来,努力加强面向各领域的民间交流。

韩国博士生感言--中韩对立情绪浅谈

1998年底,由于我在大学读中文专业,我就来北京进修汉语,也旅游中国各地。当时中国的很多事情让我大开眼界,那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人对我的热情。在北京学习时或在旅途中遇见的中国人都很友好,而且关心韩国,我也很愉快地和他们交流。我虽然曾在西安上了街头小贩的当,但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

而最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反韩情绪,并且愈演愈烈。2007年,新华社发行的《国际先驱导报》,以1.2万中国人为对象,就“不太喜欢哪个国家”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回答“韩国”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40.1%。我从未想过韩国会成为中国人“最讨厌的国家”,这让我十分心酸。

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上述调查结果的原因是中韩两国围绕端午节的误解。有一次,我问一位中国朋友,中国为何有反韩情绪时,她立刻反问,“你先回答一个问题:屈原是哪国的,粽子是哪国的?”当然,屈原是中国人,粽子也是中国的。我在韩国连粽子的影子也没见过。

很多中国人认为韩国抢夺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其实韩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江陵端午祭”。这是由该地区的祭礼、舞蹈和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的,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完全是两码事。在韩国,这只是江陵地区的一个传统而已,一般韩国人并不太关心。但是,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江陵端午祭在中国引起了一轮反韩情绪。

那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呢?我在负责管理传统文化及文物的韩国文化财厅官方网站上看到:“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末期楚国。忠臣屈原被君王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这天是五月初五。之后,人们每年为了纪念屈原举办祭祀,后来传到了韩国。” 据我看,端午节就这样从中国传到韩国后,在江陵地区逐步形成有自己的特色的端午祭。

中国人对韩国的负面印象并非总是空穴来风。在形成反韩情绪的问题上,韩国也有责任,特别是韩国的媒体。为了吸引韩国网民的眼球,他们喜欢引用中国的负面新闻,诸如食品安全问题、山寨产品等等。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这些报道很容易以偏概全,会误导韩国网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网民在知道韩国网上有许多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后,当然不甘心。并且,中国的媒体也开始写韩国的负面新闻,这样中韩两国的误解就越来越大了。

我必须承认,在韩国存在反中情绪。为了化解中国人的反韩情绪,应当知道韩国人的反中情绪的由来,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由后者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韩国人的反中情绪与“东北工程”(全称“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有密切关系。韩国媒体从2004年开始报道中国拟通过“东北工程”将高句丽历史编入中国历史。之后,东北工程在韩国掀起“中国威胁论”的轩然大波。

在古代史的问题上,中韩两国的分歧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的。在我看来,中韩两国可以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古代史。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高句丽历史要么属于中国,要么属于韩国,是一个零和博弈。但就整个东亚地区而言,高句丽历史的确属于该地区,并且涉及到中国以及韩国的古代史。中韩两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探讨,但也要通过共同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了解。

韩国的民族主义倾向比较强烈,有时可能给邻国一种自大的感觉。加上,由于历史传承,韩国的文化是离不开中国的。正因为如此,有时会出现一些貌似中韩文化之争的事。但很多时候,中韩文化之争是两国媒体和网民臆想出来的。韩国人还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汉字以及很多文化是从中国传到韩国的。他们不会以为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或者孙中山、李白是韩国人。最起码我见过的韩国人中没有这么认为的。

其实,韩国人对中国的情绪是挺矛盾的。韩国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经济越来越来依赖于中国,这一处境让韩国警惕。虽说韩国人很多时候乐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但有时也担忧中国对韩国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对韩国的看法,韩国人特别敏感,因此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21世纪,中韩两国友好的伙伴关系对两国都会带来不少好处。我希望中韩两国通过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两国间的误解,把两国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如同朋友之间,在邻国之间,“沟通”才是硬道理。

新闻链接:中韩网民首次网上辩论 均称两国未来是竞争对手

环球网与韩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中央日报》网站联合推出了中韩网友在线交流平台。在中韩网友对话这一版块中,“中国与韩国未来是对手还是伙伴?”的话题引起了两国网友的热烈讨论。调查结果显示,两国网友纷纷将票投给了“对手”,认为在东北亚局势的变革之中,中韩两国未来将可能成为对手。

在环球网上,截至(2009年06月)27日早8时,有2215名网友将票投给了“对手”这一选项,支持率达83%,只有17%的网友认为“中韩未来是伙伴”。另一方面,韩国《中央日报》网站上的投票结果是,有64%的韩国网民也将票投向了“对手”。

地缘因素成为了网友投票给“对手”的依据。一位中国网友说:“就本身实力而言,中韩两国并不存在过大的竞争空间。然而因为韩国的战略地位显著,在其他势力的参与下,中韩难免会出现对立局面,尤其朝核问题不断升级,使这一可能性愈发凸显 。”还有网友从经济层面考虑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时不时会体现在经济利益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与韩国在经济上的冲突性就会大于合作性,这就决定了中国与韩国未来更可能成为对手而不是伙伴。

对于中韩网友双双把未来的中韩关系认定为“对手”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网友的观点是一种情绪的体现,但这种还不能反映中韩关系的发展现实。

金灿荣教授认为,中韩两国近几年在历史问题上的纷争加剧,而且从经济层面上说,中韩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相同,经济上的竞争愈发明显,这些都造成了中韩民间的情绪化。不过,金灿荣教授将此归结为“极为特殊的现象”,他认为,从现实的层面上看,“中韩关系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比如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数量居全球之首。因此,“中韩网友的这一投票结果还不能反应中韩关系的发展现实”。

正如专家所言,也有不少中韩网友表示,中韩做“伙伴”对两国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在韩国《中央日报》上,一位韩国网友表示,“对韩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邻居,也是一个跟自己一同向未来迈进的国家”。这名网友说,尽管韩国和中国国内还存在一部分热血民族主义者,他们会搬出一些过去中国和韩国关系不好时的例子来制造乱子。但是长久的历史证明,这种主张是狭隘的。“因此竞争是好的,互相敌视是不行的。两国的关系一旦恶化,对国家的发展会招来致命性的后果”。一位中国网友也说,随着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韩国的经济都将成为区域经济圈中的一环,这就决定了中韩两国不会产生成为对手的动力,选择合作、成为伙伴必将是惟一的选择。

(责任编辑:马冬)

关键字:中韩,两国,网民,为什么,对立,情绪,如此之,浓,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0769-22990345